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以数字化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5月28日,一场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该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网信办、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中国文艺网、北京筑梦英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网董事长郝向宏,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网总裁兼总编辑冉茂金,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北京大学党办校办副主任、网信办主任蒋广学,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国防大学军事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教授、大校)侯健飞,中国音乐学院信息中心主任牟综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石中琪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中科博翰(北京)全脑教育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荆纪国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数字化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方法》的大会发言。
荆纪国在发言中说,在拥有悠久历史和久负盛名的北京大学,共同探讨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话题——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渗透到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荆纪国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数字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承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源,使传统文化更加便捷地传播和保存。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古代建筑、博物馆展品、传统工艺等重现于人们眼前,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数字音频和视频技术,将传统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字技术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所以说,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荆纪国指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的创新手段。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智能处理,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可以将传统故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画、游戏等作品,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如敦煌莫高窟和一些博物馆就将壁画和藏品及展品进行数字化处理,效果非常好。当然,数字技术在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确保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文化真实性?如何平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荆纪国表示,我们应该坚持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确保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文化真实性;同时,也应该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加强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领域的跨界合作,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需要与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跨界合作,可以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更多元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培养一批既懂数字技术又懂传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使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婉玲、北京奥运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黄保忠、中国戏曲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岳从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蒲宏凌、长水教育集团副总裁闫卓慧、新次元(深圳)文旅技术有限公司吴杰、北京筑梦英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丽娜也分别发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联通集团、北京第八十中学、深信服集团等单位负责人及各界代表共8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最后,主办方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网董事长郝向宏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此次研讨活动不仅深化了对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也为未来的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网董事长 郝向宏
下一篇:“数字赋能·文化未来”论坛探寻中国数字化教育发展新路径